近日,一则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称,1月6日凌晨驻叙利亚境内的俄军防空系统发现13架正在接近俄罗斯军事设施的小型无人机。俄军无线电技术部队成功控制了6架无人机,剩余7架全部被昼夜执勤的铠甲S型防空导弹系统击落。
有媒体惊呼,此次恐怖分子应用无人机群袭击俄军事基地,开启了无人机蜂群用于实战的先河!
目前,还无法确认这13架小型无人机是否组成蜂群袭击了俄军,但可以确定的是无人机正在越来越广泛地用在战场上。从军事大国应用无人机反恐,到恐怖分子应用无人机群进行反攻,复杂战场环境中无人机作战已经演变成一种主流作战样式。
科技日报记者注意到,当前应对无人机的手段有很多,然而真正能应用战场环境的并不多。实际上,真实的战场环境远不是实验室里的阳春白雪,应对寥寥几个无人机而已。
未来战场环境瞬息万变,电磁环境高度复杂,面对的无人机袭击应该是高强度、大批量、多机种,既有察打一体无人机,也有诱饵无人机;既有大型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也有各种“低慢小”甚至微型无人机,同时还有无人机蜂群的滋扰。
特别是,组成无人机蜂群的单个小型无人机成本比目前精确打击弹药或常规导弹要低的多,且小型无人机可以回收复用,因而被美军视为一种可以改变作战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
很多人关心,在这样复杂的战场上,真正能够反制无人机的,是哪些手段呢?这次俄罗斯军队应对无人机群袭击的手段有无借鉴意义呢?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反制无人机的技术也在发展,但并不存在普适性或者说绝对高效的反制措施。因此,面对未来战场大批量、多机种的无人机袭击,只有及时发现,针对打击才能避免损失。”军事评论员程硕人告诉记者,“我认为,这次俄罗斯的应对措施其实就是一次成功应对集群无人机袭击的经典战例。先使用无线电干扰、使偷袭的无人机失去目标,进而控制无人机,而其他漏网之鱼和危险目标应用防空武器装备即时打击。”
记者了解到,无人机反制目前主流的手段有三种:一是干扰阻断类,主要通过无线电信号干扰等技术来实现。二是直接摧毁类,包括使用激光武器、防空导弹系统等。三是监测控制类,主要通过劫持无线电控制等方式实现。
“这次俄罗斯采用的就是后两种措施。”他说,“直接将无人机击毁,显然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这次俄罗斯用于击落无人机的‘铠甲-S1’防空系统,能同时发现并跟踪20个目标,可用于打击除无人机外的巡航导弹、反雷达导弹、地面和水中轻装甲等多种目标。另外,俄罗斯这次还出动无线电部队,通过检测无人机的控制频率后,入侵无人机的控制系统,用黑客技术和信号欺骗来植入己方想要的控制代码,并控制无人机返航或自行降落。相信俄罗斯会将捕获的无人机仔细研究,找出幕后主使。”
“必须指出的是,无人机的反制应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应对。”程硕人介绍,比如蜂群作战的微型无人机,大炮打蚊子显然无力。这类无人机因为控制距离有限,一般都伴有距离较近作战平台,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是打击摧毁或拒止无人机搭载平台。直接“捣毁蜂巢”,远比四处捕捉“马蜂”效率高得多。
而对于大中型、具有较大飞行速度和作战半径的无人机,中低空防空系统的弹炮结合,则具有很好的费效比。另外,正在研究中的激光武器系统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反无人机手段。激光近防系统够发现即摧毁,而且具有精度高、成本低、用途广的特点,目前中美俄等国都在积极开发此类技术。
“不过对于小微型无人机,因为属于低空目标,具有探测难度大,预警时间短的问题,未来需要针对性的开发和研究应对措施。”他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针对无人机反制,世界各国包括我国都在积极研发各种有效的应对措施。此前,我国就展出了主要用于拦截低空无人机的低空激光防空系统“寂静狩猎者”。
同时也有一些新的防御理念出现,比如用直升机反制无人机等等。另外,应对越来越普及的无人机,欧美等国也在积极发展反无人机单兵器材,以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必须指出的,目前无人机作战技术发展是大幅领先于无人机反制的。针对性的作战研究,特别是无人机蜂群作战的反制还是停留于相对浅层次的阶段,训练实践层次还比较低。对此,我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跟踪掌握敌方无人机发展最新动态,发展针对无人机弱点和破绽的制胜招数,做到未雨绸缪,争取赢得先机。”程硕人强调。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
编辑:左常睿
审核:王小龙